上一篇大概講了一下基本概念

傳統的4P角色(People, Place, Promotion, Price ),在社群行銷的範疇裡已經轉化為更趨於整合的型式。

People(消費者): 上網人口(+上網者的家人)

你可能會說"我媽又不上Facebook,怎麼會被影響",但很多人忘了,自己有多少次幫老媽子在網路上搜尋"好用的果汁機"的類似事情。家中的上網者,都是影響跟協助比較不擅長進入網路世界成員的重要推手,很多的消費決策間接的被你影響。

Place(消費地點): 官網、購物網站、拍賣網站、個人網站

以前傳統來說,消費地點都在實體店面發生,有兜售人員負責服務你把產品放入你的口袋,收好你錢包裡掏出的小朋友。但現在消費的地點或許還是常發生在實體店面,但消費的決策其實已經在消費者搜尋網路資訊的過程中完成,去到實體店面,有很多時候只是"提貨"的過程,裡面的人說的天花亂墜,如何把放在正門口的那台有著完全沒用處的LCD複雜螢幕的電風散推銷給你,你還是寧願買放在店裡深處的醜小鴨牌電風扇。

原因無它,因為Mobile01上,鄉民們一致推薦。

Promotion(宣傳): 網路廣告、論壇、評論網、部落格、BBS站、社群網站

邊看電視邊上網,幾乎已經是許多網路族群的休閒模式之一,甚至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漸漸沒有在看電視。以前公司花大把銀子拍廣告,買時段的行銷模式,現在完全買不到觀眾的注意力。因為當夜市人生每次廣告開播,老姐就馬上開始用滑鼠在點她的Fashion Guide。

Price(價格): 數位產品價格下降,實體產品價格上升。

價格演變為一種很有趣的議題,在直接透過網路銷售的模式下,理當因為少了大盤、中盤、零售商的多層疊價,應該更便宜。但是通貨膨脹並未減緩,物價(產品或服務)仍然高漲。個人觀察,認為在長尾時代,許多更獨特客制化的產品,透過社群行銷得到更多的回響跟注意,而獨特專屬的產品,生產上當然沒有大量量產的產品有壓低製造成本的本錢,因此,價格反而更高。

不過軟體的價格革命,是有目共睹的,Apple Store、Android Market、亞馬遜的電子書,都是因為網路交易的興盛而蓬勃發展,網路平台上的價格也較傳統的購買方式便宜許多。(一個App 0.99 美金 = 不到30塊台幣 = 一罐茶裡王+兩瓶養樂多)

分隔線/line057.gif

arrow
arrow

    vemma維瑪珉珉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